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2.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3.丁力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它答案吗?”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表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式
D.垂直迁移 

5.王老师播放一首交响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想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对比
B.联觉
C.补偿
D.错觉 

6.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7.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8.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爽,南方人含蓄、细腻”。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  )。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征
C.次要特质
D.中心特质 

9.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  )。 
A.强化法
B.脱敏法 
C.消退法
D.惩罚法 

10.当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  )。 
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宣泄

1.A【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2.C【解析】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创造想象是一种有意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海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本题考查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的区别。  

3.D【解析】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识。元认知策略是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来调节语言行为。所以题于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属于元认知策略。

4.C【解析】心理定势指的是人们接受了一个刺激物或刺激信号以后,立即根据以往的经验或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5.B【解析】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题中所体现的是视觉和听觉的联合。  

6.D【解析】本题考查再认与回忆的区别。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叫作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呈现叫作回忆。因此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回忆。

7.B【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难以抑制的情绪状态。如成功之后的欣喜若狂,惨遭失败之后的痛苦绝望等。  

8.B【解析】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将人的特质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指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指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是指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  

9.C【解析】老师对学生的诡异行为不予理睬,学生这种诡异行为逐渐减少属于行为矫正法中的消退法。消退法是一种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方法;强化法是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促进某种行为的增加,与题干不符;惩罚法是为了减少或消除某些不良行为而给予个体一个他厌恶的刺激,与题干不符。  

10.C【解析】题干中老师运用的情绪调节方法是幽默。

 

了解“每日一练”:

本栏目按教育知识(中学、小学、幼儿园)、综合素质(中学、小学、幼儿园)的顺序每日更新一次,各位考生不妨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测试一下自己!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每日一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