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 )。
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
B.十二年一贯整体设置
C.九年一贯整体设置
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
2.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习作业法
B.实践探究法
C.实物演示法
D.实验教学法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C.发展学生的能力
D.提高学生的成绩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
B.伦理本位
C.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
5.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
A.知、情、意、行
B.导、学、习、行
C.闻、行、忠、信
D.学、思、习、行
6.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辩,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7.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 )。
A.综合分组
B.外部分组
C.内部分组
D.交叉分组
8.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要素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9.我国小学低年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
A.活动型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10.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
A.制约与促进
B.共性与个性
C.影响与干涉
D.培养与推动
1.C【解析】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就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
2.A【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活动的方法。
3.A【解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4.A【解析】凯兴斯泰纳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主张,他的教育主张和实践基本适应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培养大批生产上有技术、政治上服从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型劳动力的要求。
5.D【解析】孔子主张的学习过程是学一思一习一行,教学内容为文、行、忠、信。
6.D【解析】略。
7.C【解析】分组教学制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指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习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组。
8.C【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形成与否的关键。
9.A【解析】《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年级开设的课程,属于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10.A【解析】经济、政治和文化与教育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了解“每日一练”:
本栏目按教育知识(中学、小学、幼儿园)、综合素质(中学、小学、幼儿园)的顺序每日更新一次,各位考生不妨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测试一下自己!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每日一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