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写“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特卡制
7.课堂教学中,课堂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说来,“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讨论法
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教学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为( )。
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横向式
10.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A【解析】处于权威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其道德发展处于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权威阶段。
2.C【解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其核心特征是注意障碍。
3.A【解析】课程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更多强调的是课程作为静态的、外在于学习者的“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的层面。
4.D【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板报、橱窗和建筑物等媒介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属于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
5.A【解析】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反映在学科具体的教学目标中,即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识记、了解、知道、体会、理解等。
6.C【解析】道尔顿制主张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个别教学是指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文纳特卡制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按照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形式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道尔顿制、个别教学制和文纳特卡制都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分组教学指在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
7.B【解析】“秧田式”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座位编排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所有学生面向教师,使教师易于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也易于教师向全体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讲授,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
8.A【解析】测验评价是指运用口试、笔试、操作测验等多种具体方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量表评价是指在一个阶段学习后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一般通过分项目、分内容、分等级、分不同的评价者进行评价。实作评价是指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法又称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依据档案袋收集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的评价。教师听写英语单词属于笔试的测验评价。
9.C【解析】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分为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直线式是指将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相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上重复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使之呈“螺旋式上升”的形状。对于“分数和小数”这一知识内容,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在第二学段要求“理解”,体现了对于特定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上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因此为螺旋式。
10.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钟表模型,是使用直观教具的表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了解“每日一练”:
本栏目按教育知识(中学、小学、幼儿园)、综合素质(中学、小学、幼儿园)的顺序每日更新一次,各位考生不妨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测试一下自己!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每日一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