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t”时,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造成这种干扰现象的原因是(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双向抑制

2.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这种做法符合(  )。
A.负强化原则
B.替代强化原则
C.自我强化原则
D.普雷马克原则

3.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学科知识属于(  )。
A.一般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本体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4.李老师在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反馈功能
D.管理功能

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强调了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统一性

7.教完古诗《草》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把“一岁一枯荣”听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纠正并解释。该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自然式
B.归纳式
C.游戏式
D.悬念式

8.在一些农村教学点,老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复式教学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

9.罗老师教学《观潮》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式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0.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1.A【解析】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题目中小学生先学会的汉语拼音的发音对后面学习英语字母的发音产生了干扰作用,属于前摄抑制。

2.D【解析】普雷马克原理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题目证妈妈用看动画片这个小华喜欢的行为来强化做作业行为,符合普雷马克原则。

3.C【解析】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题目中小学英语老师的英语学科知识属于本体性知识。

4.B【解析】讨论发是学生在知道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题目中李老师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探讨,属于讨论法。

5.A【解析】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功能是指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能。“能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意思是对一个评价标准去衡量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6.A【解析】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7.C【解析】游戏式课堂总结指报游戏引入课堂,寓课堂小结于游戏中。题目中于老师以扮演耳背奶奶的方式属于游戏式课堂总结。

8.A【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主要是在偏远的人口稀少的农村,或者其他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实施。

9.C【解析】直观性原则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题目中罗老师利用了模象直观的方式,通过视频让学生获得了钱塘江大潮的生动表象,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10.D【解析】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了解“每日一练”:

本栏目按教育知识(中学、小学、幼儿园)、综合素质(中学、小学、幼儿园)的顺序每日更新一次,各位考生不妨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测试一下自己!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每日一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