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1. 材料: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的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张林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溺于互联网上紧张、刺激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在劳动值日中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慢慢的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积极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象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 试以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18分)

2. 材料:

   在一次讨论课上,老师问学生:“雪融化后变成什么?”张红抢先回答:“雪融化后变成水。”

   黄阳想了想说:“雪融化后变成泥土。” 柳丽慢条斯理地回答:“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

   老师评价道:“张红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可以得满分。黄阳和柳丽,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要是给分,只能给零分。”

问题:(1)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价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2)这个案例对教师教法有何启发?(8分)

1.【参考答案】材料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下德育的原则:

(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2)因材施教原则。(3)导向性原则。

材料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下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2)实践锻炼法。(3)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

2.【参考答案】(1)材料中这位老师的做法不正确:

①忽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力的培养。

②忽视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是沉思型的,有的学生是冲动型的,但认知方式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③忽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打消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④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有经验的主体,是带着经验走进教室的。

(2)启发:

①教学过程中应破除知识中心的观念,不能盲目迷信知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②教学评价要以发展性的评价和激励性的评价为主。

③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生一起探寻真理等,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④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有差异的,有潜能的,要做到相信学生,因材施教。

⑤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到尊重学生,讲求民主。

⑥应该多注重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

 

了解“每日一练”:

本栏目按教育知识(中学、小学、幼儿园)、综合素质(中学、小学、幼儿园)的顺序每日更新一次,各位考生不妨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测试一下自己!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每日一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