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负向迁移
B.原型启发
C.思维定势
D.功能固着
 
2.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投射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3.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安置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
A.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
B.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
C.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
D.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
 
7.一个儿童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成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8.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
A.社会活动
B.技能活动
C.科技活动
D.学科活动
 
9.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10.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
A.培养能力
B.依法执教
C.教书育人
D.传授知识
 

 
1.B【解析】原型启发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
 
2.D【解析】投射效应:认为他人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首因效应: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刻板效应: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而笼统的看法。
 
3.A【解析】诊断性评价在教学前实施,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而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后实施。
 
4.C【解析】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因此,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的才是好的教育。
 
5.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6.A【解析】抽筋即肌肉痉挛。缓解小腿抽筋,需要伸直抽筋的腿,改卧为坐。
 
7.D【解析】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6、7岁);(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能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8.C【解析】课外活动类型中的科技活动是指发展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9.B【解析】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10.C【解析】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了解“每日一练”:

本栏目按教育知识(中学、小学、幼儿园)、综合素质(中学、小学、幼儿园)的顺序每日更新一次,各位考生不妨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测试一下自己!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每日一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