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1.材料: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说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附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个就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招呼大家一起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不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
2.材料:
一天上午,晓轩突然在教室里大叫起来:“陈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这时很多同学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小明,有的想打开他的书包检查,小明一边说“我没拿”,一边推开同学们的手,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班上同学丢的几件东西,都是在他那儿找到的,我安慰下晓轩,然后让大家安静下来,说:“晓轩的钢笔肯定会找回来的,现在大家先安心上课。”
中午,小明悄悄地来到办公室,递给我一支钢笔,我问他:“这是晓轩的钢笔吗?”他点头,我又问他:“你为什么拿他的钢笔呢?”他说:“这支钢笔很漂亮。”我说:“东西再漂亮也是别人的,没有经过别人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你知道吗?”小明惭愧地点头。
通过调查我发现,小明平时去亲朋好友家,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拿,久而久之养成了“顺手牵羊”的坏毛病,就此,我多次和小明的父母沟通,要求他们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我还在班上组织班会活动,让大家熟练掌握向别人借东西的礼貌用语。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马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马老师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晓星在这一时期,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良好品德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所以马老师组织了“交朋友”的班队活动,其目的是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相处的方法。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从材料中可知,晓星有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的需求,但因他欺负同学而被孤立。因此,所以老师需要把晓星的交往需求激励出来,并通过班队活动的方式去建立这种联系。
(3)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独特的,马老师能够找到晓星问题产生的原因,正是做到了因材施教。
2..【参考答案】材料中陈老师对小明进行教育的方法是正确的,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
(1)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当班上同学怀疑小明并要检查小明的书包时,陈老师制止了,并让同学们先安心上课。这种做法是对小明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
(2)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当小明来到办公室并主动拿出钢笔时,陈老师对小明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并动员家长和通过班级活动对小明进行教育,最终让小明改变了不良习惯。这说明陈老师能够具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
总之,陈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了解“每日一练”:
本栏目按教育知识(中学、小学、幼儿园)、综合素质(中学、小学、幼儿园)的顺序每日更新一次,各位考生不妨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测试一下自己!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每日一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