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襁褓:不满周岁的婴儿。

原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2~3岁的儿童。

“婴儿始孩(孩,指小儿笑貌),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

3.总角:幼年的儿童。

指幼年儿童将头发分成左右两半,绾成的两个结,状如羊角,故称。

4.垂髫:幼年的儿童。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故称。

5.志学:15岁。

6.而立:30岁。

7.不惑:40岁。

8.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9.耳顺:60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花甲、平头甲子、耆(qí):60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礼记·曲礼》:“六十曰耆”。

11.古稀:70岁。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2.耋(dié):70~80岁。

13.耄(mào):80~90岁,泛指老年。

14.耄耋:80~90岁。

耄耋之年,指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15.期颐:100岁。

“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16.人瑞:100岁以上。

女子:

1.豆蔻年华:13岁的女子。

代指女子的青春年华。

2.及笄:15岁的女子。

“笄”指簪子,“及笄”即到了可以插发簪的年龄。

3.破瓜:16岁的女子;还有一种说法指64岁。

旧时文人把瓜字分开为“八八”两字,谓十六岁为“破瓜”,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八六十四,故又称64岁为“破瓜”。

4.碧玉年华:16岁的女子。

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男子:

1.冠、加冠、弱冠:20岁的男子。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2.丁年:指壮年。

成丁之年各朝代规定不同,如隋朝以20岁为成丁,唐玄宗天宝年间以23岁为成丁。

 

更多文学常识请在本站“考点精选”栏目进行查找,或直接点击以下链接:

教师资格考试文学常识详细汇总(文学合称篇)

教师资格考试文学常识详细汇总(中国历史篇)

教师资格考试文学常识详细汇总(世界历史篇)

教师资格考试文学常识详细汇总(外国文学篇)